学位点评估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作者:     时间:2022-02-25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一、 总体概况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0年,经过70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等11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学科专业。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哲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6个主干学科的学科群建设目标为国内一流,理论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3个主干学科的学科群建设目标为国内先进。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和工程学科三个学科仍处于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排名均有进步。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8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0个。学位授权点布局和结构显著优化,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省属高校前列,国内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我校共有博士生导师184名,包含13名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856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00余名。2020年度通过校内遴选程序新增博士生导师16名,新增学硕、专硕导师115名,引进博导3名,导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奠定强有力的师资基础。我校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5925人,涉及130个学科专业(领域),在校博士生501人,涉及42个学科专业。2020届毕业生1913人,就业率为80.19%,其中协议就业率49.66%,升学、出国为5.65%,其他就业形式24.88%,研究生毕业率、就业率稳中有升。

2020年我校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研究生教育教学各项任务。一是通过线上方式完成研究生招考任务,在严峻疫情与国家扩招的双重压力下,录取硕士研究生2763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4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3人;录取博士研究生129人,圆满完成当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二是及时开展研究生线上教学,共开设819门研究生线上课程,并通过建立线上教学咨询交流群,开展技能培训、观摩课、公开课、经验交流会、调查问卷、监督反馈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保障了研究生线上教学质量和效果,我校研究生的整体满意度达98.99%。三是通过线上答辩的方式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及答辩,共举行线上答辩会437场,其中开题答辩会202场,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会26场,博士正式答辩会24场,硕士答辩会185场,共授予44人博士学位、1817人硕士学位,评选出11篇博士学位论文和96篇硕士学位论文为黑龙江大学2020届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学位授予质量稳步提升。

二、 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性信念教育为核心。黑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和全省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办学治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各方面育人资源和力量,发挥协同育人合力,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形成了基础扎实,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与研究生导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作用,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将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情况纳入导师考核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构建了“党建+思政”育人模式,强化价值引领。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优势学科组建高层次专家讲师团,开展专题党课讲座,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实。依托党建品牌活动示范基地开展党员讲党课大赛、廉政情景剧大赛、研究生党员服务队等形式多样的党建品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价值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教育引导学生听党的话、跟党走,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构建了“文化+思政”育人模式,涵养人文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一节三论坛”,即学术文化节、导师论坛、博士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的学术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研途音为爱”研究生新生校歌合唱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激发研究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教育引导研究生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了“实践+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了广西水口中学、重庆潼南小学等支教基地;克东县光辉村、甘南县东阳镇小学等三下乡志愿服务基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等20余个长期志愿服务基地。每年有2000余名研究生参与到义务支教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弘扬志愿精神。

铸魂育人,思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我校获批全省第七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3名研究生专职辅导员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和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称号,2名辅导员获得黑龙江省首批“最美辅导员”荣誉称号,研究生支教团荣膺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示范点,研究生院团委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研究生志愿服务在医院等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省“五个一百”志愿服务品牌。1名研究生党员荣获全国高校百名优秀党员标兵荣誉称号;2人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荣誉称号;2人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荣誉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3人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1人获得黑龙江省“龙江好网民”荣誉称号。

三、 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开拓创新,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我校严格执行《黑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管理暂行规定》,对培养方案适时进行修订,对课程设置安排、任课教师聘任、研究生学习情况认真考核,对研究生教材选用、成绩管理进行监督评价,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我校积极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搭建研究生能够广泛参与的科研创新平台。对2019年度批准设立的199项创新项目进行结项评审,项目合格率达98%,其中31项被评定为“优秀”;开展2020年度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共立项218项,预计资助项目经费73万元。学术交流方面,对2019年度举办的3项研究生论坛、9项国内外进修访学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资助电子工程学院等34组代表队参加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其中21组获东北赛区二等奖、7组获东北赛区一等奖,6组获全国总决赛团队三等奖,集体获全国总决赛优秀组织奖。引导各培养单位与条件成熟的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生科研创新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20年我校共与校外企事业、科研院所新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6个。至此,我校已拥有省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培养示范基地1个,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2个,促进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及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立德树人,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根据《黑龙江大学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管理办法(暂行)》等相关文件,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从多方面入手,强化研究生导师岗位制管理、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并积极配合开展国家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2020年我校共新增列博士生导师16名、引进博导3名,新增列硕士生导师115名;共有134名博士生导师、569名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和463名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注册合格。与此同时,开展2020年黑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及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推荐工作,校级教改项目立项28项,其中推荐省级立项8项,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按照国家专业学位点建设要求,积极参与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与相关培养单位、职能部处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我校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专业学位的发展与建设,为培养具备行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

深化落实,加大研究生奖助力度。学校依据国家、省级政策文件精神,制定并出台了研究生奖助体系系列文件,构建了涵盖研究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等研究生奖助体系。2020年107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金额共计229万元;3144人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奖励金额共计3006.2万元;16人获得高水平硕士生生源奖学金,发放金额15.2万元;51人获得推免生奖学金,奖励金额共计25.5万元;发放5552人次国家助学金,发放金额3108.2万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27人;协助311名研究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大程度地帮助我校学子解决困难、完成学业。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2020年,黑龙江大学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化发展路径,以国际传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等方向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为抓手,促进学科深度融合,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鼓励各学院开放专业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共享、学分互认,为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大自主性和开放性,同时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促进各学科专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工作,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公共外语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开设外语跨学科实验班3个、小语种零起点班9个,突出外语支撑;面向研究生开设体育公共选修课18门,受益学生近500人,将体育课学分纳入公共课程学分体系,实现“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破除“五唯”顽疾,开创研究生导师评价新篇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的具体要求,黑龙江大学以破“五唯”为导向,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着力打造新时代综合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出台《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管理办法(暂行)》,旨在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导师资格聘任与招生注册环节,加大对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履行情况与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的考察,不完全以论文数量、人才头衔等情况作为考察导师的单一标准,更加注重考察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学术道德、健康心态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

五、 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提升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根据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已授硕士学位的论文所做抽检的结果,黑龙江大学2020年6月接到黑龙江省学位办通知,法学学科(专业)王贺的论文《中俄反垄断法的分析比较研究》、新闻学学科(专业)张祎娇的论文《移动互联背景下传统媒体内容重塑研究》、工商管理硕士曲杰的论文《ZY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及公共管理硕士杨露的论文《哈尔滨技师学院教师绩效管理问题研究》4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论文。接到反馈结果的通知后,学校、研究生院、相关培养单位和学科高度重视,认真梳理专家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和我校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思路和举措,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严令督促学生限期内完成问题论文修改,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确定达到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同时对所涉及研究生导师进行停止招生一年的处罚,严格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水平与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

六、 改进措施

2020年是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成果丰硕的一年,是面对严峻疫情考验努力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年,更是国家大力关注研究生教育、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校研究生教育成果喜人,但与此同时仍存在需要积极改进之处。

重塑衡量标准,构建科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改革导师选聘制度、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和学位授予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导师的资格聘任条例与招生注册条例,将实践能力、行业经验等与专业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增加到对专业学位导师的考察当中。其次,进一步修改完善博士生导师、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的资格聘任条例与招生注册条例,加大对其立德树人情况、师德师风情况、创新实践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第三,加强对导师的政治思想引领,强化导师基本素质要求,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强化导师岗位培训制度,加强新导师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导师的发展培训,健全校院两级的导师培训常态化机制,探索科学全面的导师考核机制。

强化过程监督,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探索强化研究生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一是落实研究生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测、毕业标准、导师评价等改革工作。二是充分发挥专项评估和教学评价的功能,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研究生培养教学质量评估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基于“持续改进”理念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评奖评优制度,发挥先锋示范作用。逐步推进研究生教学评优奖优工作。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的教育特点,坚持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原则,分类建立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教学评优奖优体系,定期组织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创新奖(专项奖)、教学质量奖、教学成果奖、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团队、优秀学位论文和优秀研究生等评选工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服务需求、 提高质量始终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学校正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全 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续写研究生教育新篇章。

分享到: